背景:
一个两岁五个月大的孩子,玩一个钓鱼的玩具(玩具是塑料制品,有鱼竿、有摇动手柄就可以放长缩短的鱼线,鱼钩处是磁铁,各种各样的鱼嘴巴处也是磁铁,想要把鱼钓起来,必须是鱼钩处的磁铁吸住嘴巴处的磁铁)。
实录一:
在超市买了一个钓鱼的玩具,宝宝很喜欢,玩的不亦乐乎。可是这个劲头只过了一会,就不要再玩了。
分析:
两岁多的孩子注意的发展还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,他不能够很好的去有意关注某一种事物,即使关注了也不会持续较长时间。
对新事物的探索兴趣也比较有限,当他逐渐熟悉了某种事物的之后,就不再对他感兴趣,深入探究的欲望与行为也会随之停止。
采取措施:
我拿出玩具,很兴奋的说:“玩钓鱼咯,好好玩哦”。被我的情绪感染,他也马上参与到游戏中来,我观察了一会,发现他钓鱼的方法是用手指直接抓鱼钩放到鱼的嘴巴上面去的,“天呐,这些鱼是在水里的,怎么能把手直接放到水里去呢”我对他提出了要求“手要握在鱼竿这里,不能直接放到鱼嘴巴里”。
效果:
宝宝眼睛看看我,想了一下,然后按照我的要求重新做了几次,努力的去尝试这个新的玩法,很有成就感。一边钓鱼一边开心的叫着:“我钓到一条大鱼”、“哈哈,我钓到一个小乌龟”、“快看呀,我钓到一只章鱼”……
实录二:
如此玩了一会,“小鱼好累了,他们要睡觉了”说着宝宝就把小鱼都放到了一个饼干盒子里,拿盖子要给他们盖起来。
分析:
孩子的兴趣又要转移了,在他尝试并且熟悉了新的游戏方法,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之后,他就不肯再去重复这种行为了。
采取措施:
我找出一些铁质的小物品(钥匙、指甲钳、智力铁环等),混在小鱼一起,“宝宝,看呀,这里还有好多东西呢,能不能钓起来呢”?他看了一眼,“这也是小鱼吗”?“不是小鱼,但是有的也可以钓起来哦”我尝试着引导他,“试试看,能不能钓起来”。
效果:
宝宝随意的拿起鱼竿,刚碰到一把钥匙,就吸起来了,“钓起来了,钓起来了”他兴奋的跳起来。接着兴趣又来了,他接二连三的把剩下的铁质物品全部钓起来了,“看,我很厉害吧”他非常自豪的对我说。
反思:
越是小的孩子,他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就越是短暂,如果有成人参与其中的共同游戏,游戏就有了更多的刺激:比如语言的刺激、表达的方式方法等;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:游戏中的人物一下子就活了,也有了更多的对话;这些都使得孩子的游戏变得非常有趣,他们的关注时间就会有所延长。
成人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,能够及时的提供相应的材料、创设相关的游戏情境,能够很大程度的帮助孩子提高游戏的水平与质量,逐渐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力。